长津湖战役后,斯大林突然大力援助,使志愿军战力至少提高了10倍

发布日期:2024-12-21 18:43    点击次数:128

电影《长津湖》播出后,很多人知晓了在抗美援朝的战役中中美双方还有这样一场战况惨烈的战斗。殊不知,真实的战斗远比电影中的演绎惨烈得多。

钢铁之师紧急赴朝作战

长津湖之战是中美双方在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

1950年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在沈阳火车站,只做短暂停留,便奔赴已是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第九兵团的前身是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1纵、8纵、9纵部队。原本驻扎在我国东南部的沿海一带,当时南方气候温暖,人们已着单衣单裤。但是,军令紧急,所有集结的官兵都是单衣单裤归队。

部队原计划在入朝前一站的沈阳火车站进行冬装和弹药补给,没想到,刚到车站就接到紧急军令,立刻入朝参战。就这样,我们的志愿军战士身着单薄的衣裤投入了这场冰天雪地中的战斗。

这场战役“我们不仅在和老美较劲,还在和老天爷较劲!”据战后伤亡统计,美第十军共计伤亡一万七千多人,其中七千余人被冻伤。我志愿军九兵团伤亡达四万八千多人,其中包含两万八千余人冻伤。

展开剩余89%

在这场历时十七天的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克服了极其艰难的自然条件,战胜了不可一世的美军第一师,并一举歼灭美军王牌部队“北极熊团”,逼迫他们匆忙撤离兴南港。长津湖之战,我军收复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条战线取得大捷,一举扭转了朝鲜战场的态势。

长津湖之战甚至触动了一直迟迟不愿伸出援手的苏联,这场战役不仅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而且自此以后,美军再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越过三八线作战。

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在这场战役中,美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最失败的一点就是炸掉了志愿军所有的物资,他本以为战士没有了厚棉衣,没了食物,是不可能在零下三十度的天气里作战的。

于是,他做了一个更错误的决定,战争胜利就能回家过圣诞节。没有必胜决心的队伍注定失败,所以,当他的部队还在大口吃肉,还在探讨回家之后的旅行计划时,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两天两夜不眠不休,在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里,身着单衣,还在筹备准备进攻。

在长津湖战役志愿军追击美陆战一师的过程中,曾发生过一件让58师师长大为恼火的事情。在美军撤退路线上的一处公路上,志愿军第172团6连的战士奉命埋伏在此,准备阻击撤退的陆战一师。

但当陆战一师通过时,他们并没有发起猛烈的攻击,得到消息的师长很快就愤怒地前往前线。但当他到达阵地上时,却被眼前的一幕震惊地说不出话来。

六连有一半的战士就如同冰雕一般,身体依然保持着射击姿势,就这样牺牲在了阵地上。而剩下的另一半战士,也都有严重的冻伤。师长见此情形不禁嚎啕大哭。而一旁劝他的政委还没开口,也悲痛得大哭起来。

在这场长津湖战役中,这样的英雄连队还有很多。就在美陆战一师通过水门桥后,他们在附近的高地上也见到了一支奇怪的志愿军连队。这支连队成战斗队伍散开,卧倒在雪地里,人人都是手持武器的姿态,但却没有一个人朝着他们开枪射击。

等到美军走近一看,他们不禁肃然起敬,这群始终紧握武器,怒目圆睁注视前方的志愿军战士,竟然早已如同晶莹的冰雕一般,壮烈牺牲在了朝鲜的冰天雪地之中。而这一整个连的战士,最后幸存的竟然只有通讯员和一个掉队的战士。

那些坚守在雪地里的冰雕战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想什么,我们已无从得知,但我们明白他们在自己的生命和保家卫国之间,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他们即使牺牲在异国他乡也在所不惜。

有记者采访到了当年亲历长津湖战役的“尖刀连”连长李昌言,问他在这场战役里我们为什么能战胜美军?当时已93岁高龄的老人家回忆说,当时我们的志愿军打美军,说个实在话,部队的装备,那是差远了,我们十个人也赶不上人家一个的装备。现在的人们,光看电影或者看电视剧,只是看到了一个一个的人倒下去,却没有见过那些艰苦奋斗的场面。

李昌言老人讲到,“我们这个穿插尖刀连,命令让我们在三十多里路要不到两个小时必须赶到那个山头,部队边走边跑,累得要命,渴得要死,到了山头以后,我们就构筑工事,防止敌人冲锋来进攻。结果打了两天两夜,敌人也没能打过来。”“我们的军队为什么能够战胜美军,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战士和干部不怕死,不怕苦,英勇顽强。”

老人家还说,我们打仗的时候部队士气很高,冲锋的时候,杀声震天。不管是任何敌人,任何强大的敌人,都不能战胜我们。”

苏联的“待价而沽”,更显志愿军的英勇无畏

朝鲜战争初期,一直处于观望态度的苏联,在美军越过三八线之初,就接到了朝鲜人民军的求援。但是,苏联在接到朝鲜的求援信后,并没有回应对朝鲜,对他们进行直接的军事援助,而是联系中国,建议让中国派遣志愿军增援朝鲜,他们可以提供武器及空军等增援方式。

为什么苏联不直接出兵,而是采取这样曲线增援方式?这里主要显示了苏联两大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二战结束后,苏联一直处于冷战结构的中心。斯大林非常担心如果直接与美国交手,可能会引发新的世界大战。

冷战时期的苏联,是唯一一个能与美国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对抗的国家。但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仍处于战后调养生息的阶段。由于战争的破坏,苏联在很多方面面临重建,国际上稍微有个风吹草动,都会让苏联民众如惊弓之鸟一般惶惶不可终日。

另一方面,苏联的利益眼光还是在欧洲地区。苏联认为,欧洲对于他们的战略意义远大于朝鲜地区。苏联更担心参战后,他在欧洲的利益会遭受到损失。所以,虽说朝鲜是他的邻邦,他也不会为了支援朝鲜而使自己的国力再度受损。

但是,朝鲜对于中国来说的意义就不同了。中朝两国边境绵延数千公里,中间只隔着一条鸭绿江。而且,当时我国的重工业基地基本都在辽东地区,非常靠近中朝边境地区,中朝两国一直都是唇齿相依的关系。

这也是苏联为什么向中国建议派遣志愿军出征的原因,加之朝鲜战争开始以来,美军不断地在鸭绿江边扰袭,严重威胁到我国的领土安全。权衡利弊后,中国领导人决定派兵,跨过鸭绿江,增援朝鲜。

而进入朝鲜战场后的中国志愿军第九军团,在长津湖一战中也需要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

1.部队衣着单薄,铁路被炸,补给滞后。

长津湖位于朝鲜北部地区,是那里最大的湖泊,处于赴战岭山脉与狼林山脉之间。长津湖上游发源黄草岭的长津江,一路向北流向柳潭里和下碣隅里,在那里聚集成湖。它的下游径直通向鸭绿江。长津湖地区多崇山峻岭,海拔大约1300米。冬季气温零下30-40多度,属于极寒地区。

很多干部战士是从南方紧急集结到北方,气候的差异导致他们仅穿着单衣单裤进入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与此同时,美军在鸭绿江一带的狂轰乱炸,给志愿军的后方补给线造成很大的破坏,棉衣、棉被、弹药等保障物资都送不上去,冻死冻伤造成的战斗减员的现象在战争初期非常多。

2.中美军队武器装备力量悬殊。

在长津湖战场,我志愿军第九军面对的是有着“美利坚之剑”之称的美国海军陆战一师。这支部队是美国最精锐的部队,曾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功显赫。当时,美第一师配备的武器有坦克,迫击炮、战防炮以及空军。而我志愿军第九军只有步枪、机枪、手榴弹和爆破筒等装备。

但是,就是在这样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悬殊之下,志愿军第九兵团的战士们克服重重阻碍,白天隐蔽,夜晚行军,用坚强的意志力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击退了美第一师,并且全歼“北极熊团”,创造了当代战争史上的奇迹。

这样的胜利,也大大触动了斯大林,在综合考虑过后,苏联高层下了一个命令,将36个师的苏械装备,援助给中国,并送去3000辆卡车,其中志愿军56个师、6个坦克师、101个高射炮管、14个榴弹炮师等等,都按照苏军的编制装备,进行了编制和组建。可以说,这时我军的战力,与一开始相比,至少提高了10倍,使得我军在后期的战斗中,越打越顺。

除此之外,经过周恩来和聂荣臻元帅与苏联驻中国军事总顾问多次协商,苏联同意出动空军掩护中朝两军的铁路运输线。

1949年的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成立。处于初创时期的中国空军,无论从装备质量、战机规模,还是训练水平来看,都只是处在起步阶段,基本没有作战实力与美军进行面对面的抗衡。

所以,那个时候的新中国必须借助国外的先进设备与专家来建设空军。基于此,我国随即便展开了跟苏联的相关的合作。

随着抗美援朝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深入,苏联对中国空军的支援力度也在加大。从1950年的8月开始,苏联开始逐步派遣航空师入华,而这批援华的空军部队中,空军第151师的124架战机,为入朝参战的第13兵团提供了空中掩护,这是最早抵达前线的一批航空师。

当年的9月到11月,驻扎外贝加尔的第186强击机师与驻扎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苏联第303航空师也先后抵华。此外,苏联还在原第144师和第328师基础上新组建4个缩编航空师,到志愿军发起第一次战役时,苏联已将第一批援华航空部队,共计7个歼击航空师和1个强击机师已经在中国完成集结。

为了避免在对美空战当中暴露苏联军队的身份,出战的苏军部队,从飞行员到地勤的着装一律换成中国志愿军空军的军服,头戴中国空军窄沿军帽,胸前也一律佩戴志愿军标志和徽章。

参与战斗的飞机也一律换成志愿军空军或朝鲜空军的外观涂装,甚至连苏联飞行员的个人档案也全部进行修改,还为每个人专门取了中国名字。

在到达中国之前,每一位飞行员特别进行了汉朝双语飞行专用语的培训。苏联方照要求,在空战作战时,绝对禁止使用俄语通话,以防美军产生怀疑。同时,苏军空军出战规模也进行了一定限制。苏联空军在这种极其受限的特殊情况下,坚持支援作战到1951年。

而此时,中国志愿军的空军已初具规模,战斗实力也大幅提升。这时,对美军颇为忌惮的苏联立刻将这些支援中国的部队撤了回来。

我们可以看到,苏联在空军、武器等方面的援助在我国空军,特别是人民志愿军空军的最初的建设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但是,也可以看到,苏联的援助是有各种限制的,实施的力度也非常有限。所以说,苏联的援助虽不可或缺,但真正撑起蓝天的还是靠我们自己的空军力量。

时隔七十载,山河已无恙。长津湖战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中国军魂,中国血性,无不在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不争的事实。这样的军队,在任何境遇,任何时代,都是不可战胜的。

发布于:天津市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